里约残奥会于北京时间9月19日落下帷幕。经过13天鏖战,我省残疾体育健儿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8金4银1铜的骄人成绩,屡次创造和改写世界纪录,所获金牌和奖牌数达历史最好水平。四川残疾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诠释了他们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8名运动员获13枚奖牌
本届里约残奥会,8名四川残疾运动员参加了游泳、射击、射箭、乒乓球、轮椅网球等5个大项、23个小项的比赛。与上届相比,此次入选运动员参赛项目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有6人是首次参加残奥会,最小的仅15岁。
8名出赛川将,5人获得奖牌,其余3人也创造出个人最好成绩。其中,董超斩获里约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黄文攀“一鸣惊人”,交出了5金1银及5度创造世界纪录的游泳成绩单,是本届残奥会获得金牌数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刘本英获游泳1金2银,成绩相当出色。遂宁选手赵理学在反曲弓男女射箭混合团体赛决赛中斩获1枚金牌,实现了自我突破。年仅15岁的邓越在两项游泳赛事中分获1银1铜两块奖牌。此外,董顺江成为进入残奥会男子轮椅网球单打16强的中国第一人,王睿在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五名,老将苟定超在射击比赛中两次闯入决赛,均获第八名。
对奥运精神有了更深体会
四川残疾人运动员在里约实现超越的同时,对奥林匹克精神也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射箭冠军赵理学因9岁时遭遇车祸左小腿粉碎性骨折后截肢,平时的训练和比赛,因长时间在赛场上来回行走,假肢常常戳破左腿,可他咬牙坚持着。老将苟定超在决赛前一晚,出现发烧症状,为了绝对“干净”参赛,他只能用热水冲澡,以此控制体温,并坚持比赛打完。黄文攀是先天性脑瘫选手,从出生以来,其双腿和腰椎就没有任何感觉。其启蒙教练唐体芳说,黄文攀成功离不开刻苦的训练,“50米长的泳道,他每天要来回近130次。”而黄文攀说:“在水里我能行动自如,岸上我不能,游泳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届里约残奥会,6名川籍运动员是首次踏上残奥会赛场的“90后”甚至“00后”新人,他们在里约惊艳亮相,实际上反映出了四川近年来残疾人康复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长足进步。
近年来,四川已总投入超过15亿元的资金,实施了帮助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扶持残疾人脱贫等惠民政策,惠及290多万残疾人。为推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四川省政府每年都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8%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同时,省级财政还安排资金近6000万元,建设占地40亩的四川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全省建成50个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基地。从去年起,又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项目。四川省残联“量体裁衣”服务平台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四川为残疾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近100万项次,提供体育器材近75万人,提供居家体育运动项目指导56万余人。
出征里约的中国残疾人射击队领队、四川省残联副理事长杨志远说,四川残疾人运动员取得的13枚奖牌,不仅凝聚了他们的汗水,还汇集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大爱。今后,四川将继续统筹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同步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让更多残疾人通过锻炼,坐起来、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