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家庭与生活报:我省将实施“百万残疾人康复工程”
发布时间:2018-09-06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

  8月31日,在四川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毛大付代表第六届主席团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的跨越发展,同时对今后五年全省残联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绘出发图。

  过去5年专项投入超124亿元

  过去五年,残疾人普遍受益、民生显著改善。五年来,坚持深化“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这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科学道路,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关键和核心,以“互联网+”精准管理为根本依靠,全省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27亿项次服务。

  过去五年,建立了三项残疾人重大特惠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仅2017年就投入资金7.48亿元,惠及102万名残疾人;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仅2017年投入资金6.81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将运动疗法等29个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医疗支付范围。

  实施精准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适配累计483.79万人次。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0%,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比例超过80%。持续开展残疾考生高考精准服务工作,为202名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措施。过去五年,全省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总计达到124.7亿元,年平均增长16%。

  服务体系建互联网+残疾人康复

  未来五年,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不断提高“一人一策”服务精准度。到2022年,全省精准服务残疾人数力争达到330万人,精准度达到90%以上。

  将推动落实符合条件的贫困和中毒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残疾人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全面实施“百万残疾人康复工程”。全省每年为100万名以上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率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到80%以上,并加快推进“互联网+残疾人康复”三级康复体系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市(州)、县(市、区)残疾人服务中心(托养中心、康复中心)服务能力,到2020年实现每个县规范达标的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

  【代表声音】

  对于如何让广大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参会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保障政策落实到基层

  任志林来自苍溪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局。生活在基层的他,接触过不少残疾人,并且自己家中也有智力残疾的亲人。他说近年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他将表达基层残疾人的心声,希望更多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到基层。 “农村残疾人很多,希望好的政策能切实延伸到这些最基层的残疾人家中。”

  推动残疾人代步车纳入规范管理

  作为一名肢残人代表,凉山州残联肢残协会主席刘光前说,他最关注的就是残疾人代步车规范管理的问题。 “对于肢残人来说,代步车是我们出行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省内对于代步车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代步车没有纳入交通管理系统,因此无法上户、购买保险等。”刘光前希望,能尽快出台规定,哪些品牌、型号的代步车可以纳入管理,可以正常上路行驶。

  提倡农村精神残疾妇女节制生育

  江安县残联理事长魏玉珍的日常工作中,少不了跟农村残疾人打交道。几年的工作中,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村部分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存在生育无节制的情况。 “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会遗传,而这些家庭生育孩子过多后,孩子可能都存在不同情况的残疾,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魏玉珍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宣传和教育,告诉正常家属生育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倡节制生育,并注重婚检、产检等检查措施。

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