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封面新闻:20天集中培训+入户走访+线上指导 中途失明后 他们可在四川得到这些康复训练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封面新闻

 沈叶建因为一次意外失明后,有那么一瞬间,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被迷茫、无助等情绪纠缠的他曾一度找不到通往未来的路。

事实上,在我国1700万视障群体中,由于疾病、意外等造成失明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中途失明以后,就业、心里转换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12月1日,由中国残联和中国盲协主办,四川省残联、四川省盲协承办的“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康复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及四川省盲人融合训练基地授牌仪式在四川成都彭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行,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志远为四川省盲人融合训练基地授牌。

“光明之家”是一个怎样的基地?对中途失明的视障群体将提供哪些帮助?又有哪些中途失明康复试点项目情况和培训工作?

在“光明之家”可以得到哪些训练?

20天集中培训+入户走访+线上指导

四川善行盲人融合训练中心技术总监边伟也是“光明之家”的培训老师,他告诉记者,在“光明之家”接受培训的人员将接受20天的集中培训,包括心理疏导、生活技能等,让他们拥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盲人因为看不见,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变形的动作,比如翻白眼等。但是他们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边伟告诉记者,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会对他们的形体进行纠正,还有收纳、清洁、做饭和穿衣搭配等技能的传授。

盲人看不见,如何完成穿衣搭配?边伟表示,集中的培训会让盲人对色彩有基本的了解,“可以让旁人把衣服搭配好收成套,再让他们在心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除了这些内容,集中培训还包括信息无障碍、盲文训练和社交、沟通表达、人生规划等。其中,在信息无障碍的培训中,主要是要教会盲人使用智能手机和盲用电脑等。

边伟告诉记者,为期20天的培训结束以后,学员们将返回自己原本的生活环境中。“光明之家”还会再用1—2个月时间逐家入户,对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1对1指导,后期还会有线上指导。

事实上,对于中途失明的康复训练,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完整、系统的方案。今年,中国盲人协会在全国进行试点项目,四川成为全国5个点位中的其中之一,“是想形成一套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在全国推行。”边伟说。

彭州、青白江、仁寿

四川这些地方成为中途失明康复试点地区

盲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内容,是帮助盲人融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路径,多年来,四川省残联高度重视盲人朋友的权益保障,将盲人康复作为帮助盲人脱贫脱困的基础性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为盲人走出家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推动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中途失明的盲人回归到融入社会、参与生产生活,中国残联、中国盲协决定开展“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康复项目试点工作,希望通过项目实施,探索行之有效的中途失明康复模式,编写指导手册,建立康复标准,并开展师资培训。

通过层层筛选,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青白江区、眉山市仁寿县有幸成为试点地区,四川善行盲人融合训练服务中心作为四川省试点工作的承接单位。

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融合训练”的理念,从心理、生活、工作、社会融入等方面帮助盲人重建信心和技能,以充分满足盲人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中国残联的充分肯定,连续5年把全国盲人定向行走适应性训练师资培训班的培训地点放到四川,且由省残联康复处指导四川善行盲人融合训练服务中心具体承办。

坚持通过培养以盲人为主的“盲健合一”师资队伍,培育、指导四川善行盲人融合训练服务中心,按先年幼后年长、先单一后综合、先集中后分散、先城市后农村的原则,开展“以盲带盲”、“以盲教盲”的融合训练,探索出了一条从单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到盲人融合训练的创新之路,让盲人朋友重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得到了全省盲人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