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手”当关,万夫莫开——记富顺县古佛镇残疾党员志愿者胡启明
“我已经录像了,如果你执意要强行过去,我发抖音上,让你成‘网红’,我们工作都是为了保护群众的安全,请你支持和理解!”,听罢,想闯关的男子灰溜溜的回去了。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田边村枷担桥点位上,出现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他虽然只有一只手,执行起任务来与常人却无差别,他执勤时一边负责登记进出车辆和人员,一边劝导想要“闯关”的村民,他就是古佛镇残疾党员志愿者胡启明。
2007年,胡启明在广州打工时,因工作事故失去左手掌,从此失去劳动能力,但乐观的胡启明并未自暴自弃,通过参加农民工电脑培训、县残疾人网络创业培训班、电商培训,胡启明学会了电脑P图和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并在家开了“胡然工作室”,经营相片打印、资料复印和视频编辑业务,生活有了基本的经济来源。后来,在村党支部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0年春节,本应是胡启明最忙的时候,但面对全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看着村支书每天匆匆忙忙从自家门口路过,既要走村入户搞疫情宣传,又要设卡禁止外来人员进入,还要劝说村民不要随意外出,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应出一份力。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你看我能帮上忙不,比如守卡点?”于是,胡启明主动请缨,请求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随后,按照镇上的安排部署,胡启明被分配到田边村23组的卡点执勤。
就这样,胡启明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上,尽职尽责,他的工作热情让一同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感动和敬佩,严厉的工作作风也让不听招呼的村民退避三舍。当很多人问及他为什么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时,胡启明看着印着“古佛镇党员先锋队”字样的红袖套,说道:“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党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疫情当前,参加志愿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启明代表的不仅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代表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的无畏精神。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无往不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无情“疫”中的暖心馒头——记富顺县古佛镇残疾人家属庞祥川
庞祥川的叔叔庞真祥是听力二级残疾人,长年待在部队的庞祥川时常通过古佛镇残疾人专委李焕真了解叔叔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庞真祥生病住院时,李焕真也总是陪同着去医院检查,并且安排志愿者轮流在医院照顾。几年下来,庞祥川早已把李焕真视为亲人,作为残疾人家属,庞祥川总是对党和政府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巧回乡休假的庞祥川第一时间报名做了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期间,庞祥川细心的发现,逢场天人员容易聚集,场镇上商贩、村民流动频繁,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为了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相关点位20余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总是在早上6点钟以前就赶到各个宣传劝导点,为即将到来的“硬仗”做各项准备工作,由于时间太早,他们基本上都是饿着肚子上岗的。
就这样,总是寻思着再做点啥的庞祥川萌生了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蒸馒头熬豆浆吃的想法。社区有多少执勤点位和人员?大概需要多少面粉……庞祥川摸清底数后第二天凌晨4点半就忙乎起来,馒头做好后庞祥川用包装袋分装好,再细心地码放到保鲜盒里送去各个点位。
看着大家开心的吃着馒头,庞祥川似乎受到了鼓舞,听着耳边一句句感谢,庞祥川羞涩的回答说,“小事不足挂齿,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何况我和叔叔一直受残联受政府照顾,我是军人,也是党员,协助作战,当好战“疫”宣传员和防控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身残志更坚,战“疫”勇争先——记富顺县童寺镇残疾党员黄凯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富顺县童寺镇党委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发动全镇广大党员参与宣传、摸排等疫情防控具体工作。残疾人党员黄凯强,病毒面前不畏风险,默默奋斗在战“疫”一线,赢得周围群众纷纷点赞。
一、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黄凯强,今年25岁,2017年底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说起黄凯强,周围的群众都知道他的“特殊情况”,他小时候因故致神经受损,落下残疾。“听说支部在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我既是党员,又是年轻人,我要报名。”1月31日,黄凯强第一个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第二天是正月初八,寒风迎面、行人稀少,黄凯强准时出现在该村宣传劝导点,发放宣传资料、劝导过路群众,左手一笔一画记录着工作情况,这样一晃就是一天。
二、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随着疫情的变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劝导的力度,村里也准备多组织几个宣传劝导点。“我们村现在的情况是,点位可以增加,但人手可不好找呀!”村党总支书记张正明有些着急。得知情况后,黄凯强随即回到所在村组,想着帮忙动员在家年轻人参与宣传劝导工作。疫情来势汹汹,传播无影无踪,在这非常时期,家家户户严严实实,还真不好找人。几经周折,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缺人手,你也去吧。”黄凯强开始劝说着他的弟弟黄宇。18岁的黄宇刚开始并不支持,但看到哥哥黄凯强如此认真,黄宇也就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于是,这俩兄弟每天来来回回,成为了“疫”线战友。
三、坚守一线岗位毫不松懈。黄凯强虽然身体不如常人,但工作起来很是认真负责。他每天总是佩戴好党徽准时到岗,紧接着开始收拾“阵地”,“党旗非常重要,把它悬挂好,一定不能把方向弄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战友”黄宇。刚开始,口罩比较紧张,他积极想办法克服,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有的同志没有及时佩戴口罩,他都会一一“批评”。个别群众对防控工作有时不够理解,他就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逐渐,大家“好奇”的眼神里流露出敬佩。从2月1日至今,黄凯强已连续工作19天,这19天没有一天落下、没有一天耽搁,累积发放资料700余份,劝导群众800余人次。党支部多次请黄凯强休息,黄凯强总说自己大多时间在外工作,党组织活动都是在网上参加,这次志愿服务,相当于是实地参加党日活动,不觉得累。他表示,在岗一天,必须负责一天,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早日战胜疫情。
抗击疫情,使命有我——记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残疾村医黄永剑
“这段时间,你们在家尽量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要消毒洗手。如果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跟我说。”黄永剑一边帮助村民测量体温,一边提醒注意事项。
黄永剑是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自2000年任增产村乡村医生以来,兢兢业业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贡井区各乡镇、各村都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黄永剑自大年初二起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不管刮风下雨,纵然行动不便,他都想办法克服困难,依然每日进村入户向返乡人员及家属宣传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告知他们自行在家隔离观察,为返乡人员及家属测量体温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醒注意事项,并对常规病人进行初步诊疗,及时将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还对相关人员起居室、庭院进行消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抗击疫情,有我在,请放心!”
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贡井区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均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中,联防联控,宣传引导,用实际行动彰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
“女汉子”居家隔离期间仍坚守战“疫”一线——记荣县古文镇残疾人专干林华英
荣县古文镇残疾人陈某,是全省唯一确诊的新冠肺炎残疾人病例。对确诊病例陈某及其家人的关爱,还得从古文镇残疾人专干林华英说起。
陈某一家长期在外地打工,其户口所在地为荣县古文镇楠木湾村1组,肢残3级残疾人(患先天性颅顶脑脊髓空洞症,并且小脑扁桃体下疝,左手功能完全丧失,腰、左下肢弯曲,走路困难,患有慢性支气管炎,2015年在四川华西医院做过手术,行动不便),52岁,女性。2020年1月17日,陈某从江苏省常州市回到荣县老家过年,因咽干、发热于1月24日至医院就诊后居家观察,1月26日医院收治隔离。1月27日确认为确诊病例。
就在陈某出现发热症状的前3天,即1月20日,陈某曾去到古文镇残联咨询,接待她的正是古文镇残疾人专干林华英,整个过程中,林华英与陈某密切接触长达半个小时。1月28日,一直忙碌在战“疫”一线的林华英参加古文镇紧急会议,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名单上看到了陈某的名字,至此,林华英便开始了14天的居家隔离。
隔离期间,林华英不下战“疫”一线,及时电话联系陈某所在的村残协,掌握陈某一家人的情况、所急所需和联系方式,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转达党和政府的关心。林华英了解到,陈某一家另有4人,其丈夫李某(51岁)1月17日从江苏返抵荣县,1月25日又从古文镇返回江苏横林镇打工,1月29日在江苏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收治。其儿子李某(28岁)、儿媳邱某(31岁)、孙子李某(4岁),均已经过当地严格排查,现集中在荣县过水留观站。荣县残联负责人代表省、市残联前往过水留观站,为他们送去水果、饼干等慰问品和一封暖心的慰问信。
2月5日,刚刚结束居家隔离观察的林华英,自驾车返回古文镇残联工作岗位。荣县镇(街道)残联专干得知这一情况,在微信上点赞:“林妹妹”原来是一个“女汉子”,隔离结束就返岗,连一天都不肯多休息。
舍小家为大家 争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记自贡市残联战“疫”一线党员杨长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农历正月初三,正在家陪儿子过春节的杨长星收到消息,贡井区莲花镇正紧急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市残联下派到莲花镇余家村开展驻村帮扶的党员干部,他紧急交代儿子在家要照顾好自己,连行李也来不及收拾便驱车前往莲花镇,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更是异地务工人员返乡过节高峰期。作为连续三年在村开展帮扶工作的“老人”,杨长星深谙开展群众工作的难处与“心得”。甫一到岗,他便组织村组干部逐门逐户地向村民宣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严峻性与中央和省市委的防控政策,耐心地与村民们核对基本信息、离市返乡情况,累计核查出湖北地区回村2人、经停湖北48人。工作过程中,难免遇到个别“性情中人”对政府采取的隔离防控措施有抵触情绪,杨长星便耐心地向他们宣传疫情的危害性及国家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直至其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经过他与村组干部一道辛勤工作,莲花镇余家村全部返乡人员均按规定配合落实了居家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我也是村里的老人了,平时大家接触的很融洽,我在这里守着他们都会配合”,在密切关注返乡人员的同时,杨长星同志主动到村组防控卡点值守。一个多月以来,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通往余家村交通路口的防控卡点,对进出的外地车辆进行劝返,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对那些想出村“走人户”的村民,也笑嘻嘻地进行“劝返”,喊他们不扎堆、不聚会、不打牌。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他了解到镇村防疫物资紧缺,便“厚起脸皮”向娘家伸手,协调市残联解决消毒酒精50升、一次性医用口罩350个、一次性医用手套200副以及消毒洗手剂等防护物资若干。
“老婆上班是在荣县,我在村里主抓扶贫工作,就留儿子一人在自贡,本想这次春节好好陪哈他,但是疫情来了没办法的嘛,虽然儿子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但还是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经常忙一天下来,杨长星同志水都顾不上喝两口,从没有听到他叫苦叫累。但在谈及儿子时,马上“奔五”的他说着说着便要掉泪。“我是一名转业军人,更是一名有着二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有召必回、有战必冲锋在前是我的职责使命,虽然短时间顾不到小家,但能更好地保护大家、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也觉得值”。
平凡的坚守 不凡的担当 ——记自贡市残联战“疫”一线党员熊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残联迅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在全力做好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先后动员机关党员干部进驻包挂社区和对口帮扶村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和挑战面前,机关年轻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与基层一线战友一道,不畏病毒、不惧风险,齐心协力、并肩战斗,把忠诚、担当、奉献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战斗和特殊时刻更好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
一、主动请战,直奔一线挑重担
“明知有危险,也要主动请战”。1月30日21时,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丁世良收到一条特别的信息,发信人是维宣科副科长熊瑶,“报告丁理事长:如没有其他特别的工作安排,我自愿抽调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前面去的黄科长和邓主任家里都有老小需要照顾,我则是独自一人在自贡没有拖累,请您批准!”
熊瑶是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90后女干部,外向独立的她一个人在自贡工作生活。工作中的她有能力、勇担当、挺“泼辣”,是同事们眼中的“女强人”。2017年11月,熊瑶的父亲去世,母亲成了她唯一的牵挂,今年春节,孝顺的熊瑶原本应该在仁寿老家陪母亲好好过年的,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毅然嘱咐好母亲注意个人防护后便匆匆赶回自贡直奔防疫前线。
二、坚守岗位,病毒不退誓不回
“虽不能到武汉前线做支援,在社区狙击防控也是贡献”。高新区红旗街道大湾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下辖4个居民小区、1条商业街和1个农贸市场,人口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疫情防控难度相当大。经过连日摸排,大湾社区共有11户42名从湖北或途经湖北返乡的人员。从此,监督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成了熊瑶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熟悉熊瑶的人都知道,越是遇到紧急任务越是身处特殊时期,熊瑶越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战斗力旺盛,说她是“连轴转”的陀螺再贴切不过。2月15日,大湾社区最后1户2名途径湖北返乡人员居家隔离期满,连续16天起早贪黑忘我工作的熊瑶终于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疫情防控任务。紧接着第二天,熊瑶又马不停蹄转岗到了翰林尚都小区门口,为每一位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对外来人员、车辆详细询问并做好登记,劝导大家带好口罩、减少外出,当遇到群众不理解时还要负责解释安抚工作……时间久了,总会有一些热情大妈会关切的问熊瑶:“幺妹,今天又是你在我们小区呀?这个疫情好久才结束哟?你们都好久没有休息了哒!”熊瑶总会笑着回答:“现在还远没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您再坚持坚持,反正新冠病毒不退疫情不解除,我就继续在这儿守着,陪大家一起熬过去!”辛勤的工作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居民不仅习惯了自觉配合体温测试,还经常暖心的向工作人员道一声“辛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湾社区新返城复工人员均能做到自觉隔离,小区居民没有发生疑似、确诊病例。
三、不落后勤,防疫物资供给不断
除了请战一线,熊瑶还主动请缨负责为市残联系统筹措防疫保障物资,早在疫情爆发之初,嗅觉敏锐的熊瑶已经意识到筹措防疫物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当时市面上的医用口罩和酒精已经基本断货,要在哪里才能“搞到”这些紧俏货呢?1月26日,熊瑶无意中在朋友圈一条动态上找到了突破口,该动态是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紧急支援一线疫情”腾讯公益项目。考虑到省福基会长期从事各类公益捐赠活动,熊瑶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当天便成功为自贡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争取到了医用口罩捐赠。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熊瑶信心倍增,继续多方寻求捐赠,并充分发挥对外沟通协调优势,与多个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建立了联系,争取了大量防疫物资。截止2月27日,熊瑶为市残联系统争取到来自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四川岳之恒康养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狮子联会四川灯城服务队捐赠的6批防疫保障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2700个、一次性医用手套3200支、75度消毒酒精(10L装)8桶、75度消毒酒精(500ml装)480瓶、免洗消毒凝胶(500ml装)240瓶、免洗手部消毒剂(250ml装)82瓶。目前,以上物资已经陆续分发到各区县残联、各特殊教育学校、各康复机构及市五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其中累计为大湾社区送去一次性医用口罩350个、一次性医用手套200个、75度消毒酒精(桶装)40L、75度消毒酒精(500ml装)20瓶、免洗消毒凝胶(500ml装)10瓶,已全部投入到残联抗疫前线。在熊瑶多次联系和协调下,中国狮子联合会四川代表处2月26日,向我市第三人民医院、富顺县福善镇卫生院、琵琶镇卫生院三家医院捐赠三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价值分别是22.6万元,19.7万元,19.7万元,共计价值62万元。
针对防疫保障物资紧俏、采购难的现状,熊瑶还牵头与全市近2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采购渠道共享平台,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通过渠道共享成功采购到了急需的消毒液、酒精、口罩、额温枪等物资。
四、兼顾本职,传播战疫正能量
在这次全民防控疫情的战场上,全市无数残疾志愿者和残疾人工作者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中有的尽己所能捐款捐物,有的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各种不便投身防疫一线,他们用爱与善意温暖着这个寒冬,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居民群众守护生命健康,成为居民群众心中称道赞誉的别样风景。作为市残联外宣工作负责人,熊瑶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本职工作,就是把这些温暖的残疾人的防疫故事讲出来。
“我们的信息传递及时一点,残疾人朋友就能对疫情了解得更多一点;我们的报道准确一点,残疾人朋友就能把防护做得更严密一点;我们的故事更生动一点,残疾人朋友的信心就会更坚定一点”。每天晚上,熊瑶都会在完成大湾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之后,抽出2、3个小时整理基层上报的信息,然后重新编辑成新闻稿及时在“自贡残联”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出来。截至目前,熊瑶总共写出了9个残疾志愿者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感人防疫故事,并将他们推荐给了四川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成功争取到2名残疾志愿者的采访机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一场不能退只能进的决战,也是事关每一个人的艰苦战役,熊瑶同志将对家人的思念、对本职工作的负责以及记挂群众安危冷暖的初心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顶在一线,冲在前面,演绎了属于自己的抗“疫”故事。
用“手中芭蕾”演绎特殊群体守护乐章——记自流井区聋哑人协会志愿者钟云湘
提到现年76岁的手语“翻译官儿”钟云湘,社区居民都纷纷翘起大拇指。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她第一时间主动请战,成为了一名专门为辖区残疾人尤其是“聋哑朋友”宣传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志愿者。
据悉,钟云湘所在的自流井区新街小桥井社区,生活着200余名残疾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原自贡利民机械厂(俗称盲哑厂)的聋哑工人。为了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新冠肺炎防治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钟云湘配合社区工作人员,打着手语,挨家挨户向他们宣传新冠肺炎防治知识,提醒他们尽量不出门,不参加聚会,不在公共场所逗留,嘱咐他们要勤洗手,多喝水,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
随着钟云湘的比划,“聋哑朋友”都纷纷点头,表示一定按照要求做好预防。
不止一次有人问钟云湘:“你都76岁了,保重身体要紧,早该在家休息了,还出来当什么志愿者?”她总是笑眯眯的回答说:“我从事手语翻译50年了,以前和聋哑朋友们一起工作,现在和聋哑朋友们又成了邻居,我的生命早就与聋哑朋友紧紧拴在了一起,为他们服务就是让自己收获幸福。以往社区干部持之以恒关心关爱残疾居民,赢得了残疾居民的信任,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我也要尽微薄之力,确保残疾居民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防疫战。”
做好分内事,就是在守护——记自流井区五星街道天花井社区残疾人专委廖利
在自流井区五星街同兴路东方尚城路口的疫情防控卡点,每天进出的居民和驾驶员都会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社区工作人员值守一线,给过往的群众测体温,登记信息。他叫廖利,今年56岁,重度肢体残疾人,他是自流井区五星街道天花井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从事残疾人工作16年。
疫情发生后,廖利第一时间向社区请缨投身防疫一线,考虑到廖利行动不便,社区起初是安排他在办公室做后勤工作的。为了更好更快的指导社区232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科学防控,他连夜将新闻中介绍的、网上查到的各种防控知识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挨家挨户给残疾人家庭打电话教会他们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宣传防疫期间各项规定,提醒他们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不到2天,社区残疾人防控知识宣传就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那个时候的廖利因为“窝”在社区办公室,不少居民对他并没有太大印象。设卡检查工作开展之后,老廖再次请缨成为了东方尚城路口的疫情防控卡点的“守关人”。连日来的守关工作,不厌其烦的对该点位过往车辆和行人逐一检查登记,让过往居民和车辆都记住了“严格把关”的廖利,并且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廖”。廖利常说:“我是社区的残协委员,我的责任就是服务残疾群众,面对疫情,我能做的非常有限,所以我想,尽己所能做好分内的事情,应该就是在守护他们了吧。”
工作之余,廖利还不忘主动关注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向残疾人精准传递疫情防控信息,及时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疏导惊慌情绪。社区残疾人都说:“疫情来了,廖委员勇敢战斗在阻击疫情第一线,有了他我们就不怕了,我们为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