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讯息
助残就业 圆梦奔康——成都市青白江区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助推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5     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残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等重要论述,坚持系统化、全域化、项目化、品牌化、市场化推进,整合资源,协同各方,积极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做出积极贡献。

  一、坚持系统化推进,做大“互联网+”服务格局。一是通过推动政府常务会、残工委全体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及“一法四条例”,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召开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专题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信访办理,组建“抗疫联盟”、发放“爱心抗疫包”助力复工复业等举措,构建起职能部门、产业园区、镇(街道)、专门协会多方联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大格局。二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双城记”“同城化”等各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文件6个,建立青沙、青广协作机制,举办金青新“大港区”等招聘会10余场次,搭建双选平台促进需求对接1500人次。三是健全区镇村三级“互联网+”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融合“全媒体”广泛发布政策、岗位、培训等就业信息180余条,宣传就业创业典型10余个,打通了线上线下助残就业新渠道。

  二、坚持全域化推进,织密“基地+”就业服务网络。一是投入近千万元升级改造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残疾人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文创产业“总部”基地,分项目引入6家专业机构长驻服务,搭建起示范引领性展示平台、培训阵地和孵化载体。二是整合基层资源扶持培育“一镇(村)一特色”融乐阳光家园、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各11个,织密三级“全人之家”就业创业服务网络,推动就业示范基地成都工程职业学校自主创办全省首个“职高特教班”助残就业。三是在四川自贸区成都国际铁路港亚蓉欧国家馆群等产业功能区、城乡社区、旅游景区,开辟残疾人文创空间5个,协同“大群团”搭建起残健共融的就业创业服务新平台。

  三、坚持精细化推进,精准“量服+”就业服务举措。一是利用“量服”平台精准收集残疾人就业能力、就业创业需求等信息,借力专业机构到200余家园区企业送政策、做调研、拓岗位,完善就业服务数据库。二是“一对一”精准施策制订帮扶方案,促成残疾人与企业需求对接,提供所需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三是借力三方机构精准监督服务落地情况,核数据,强督导,保落实。四是推进“量服”与政务平台对接,实施精准管理,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四、坚持项目化推进,延展“非遗+”就业服务内涵。一是多级丰富技能培训项目,充分借机各级残联技能培训班,积极组织参加盲人按摩、自媒体营销等培训近20期、200人次;深入研究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方向,协同相关单位、企业举办电商、农技、物流等技能培训20余期、500人次,与巨人树服饰等企业联办“订单式”培训考核合格直接就业。二是重点打造非遗技艺项目,已培育青白江十二针绣坊、八阵图面塑工坊“非遗+就业+创业”项目2个,获批中国残联、文化旅游部“引导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项目,建成残疾人非遗技艺培训基地和“残疾人非遗工匠”工作室,常年开展“师带徒”培训,培育了残疾人非遗蜀绣、面塑传承人20余名、“蓉欧工匠”2名,获中国残联《三月风》杂志专访报道。三是创新做优文创产业项目。整合区外办、文联、学校、社会机构等多方资源,指导绣坊、面塑工坊开发极具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天府文化”“蓉欧文化”“清白文化”“樱花文化”等系列文创产品700余件,入选外事礼品数十件,绣品“天府熊猫”赠予国际特奥东亚区主席、意大利OVCI专家,“熊猫走世界·中欧班列”获2020“成都礼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和最具网络人气奖,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使者,开辟了区域文创产业发展新路。

  五、坚持品牌化推进,丰富“青融+”就业服务成果。一是打造“全人行”党建品牌,喊响“全人发展·我能行”口号,推广“全人发展 融合共享”理念,通过赋能助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就业创业、发展增收。二是打造“青融+”系列助残服务品牌,组建“青融益”助残公益联盟整合各方资源,搭建“青融创”助残双创平台创意作品、开发产品、营销商品,培育聚集了一批助残机构和人才,不断壮大“青融荟”融合人才团队。三是深研本地资源,招引优势项目,“牵线搭桥+鼓励扶持”,培育自媒体“网红”直播达人7名,孵化“创客”工作室3个、“绣缘红”“人和美”等本土手工艺品牌3个,带动一方残疾人灵活就业、创新创业。

  六、坚持市场化推进,增创“营销+”就业服务效益。一是扶持“创客”开设网店,进驻京东“扶弱助残平台”,线上线下订制销售,拓宽市场销路。二是拓展港区、社区、景区等文创空间,参展樱花节、成都南亚采购贸易博览会等进行展宣推销。三是组织参加区内外各地文创集市百余场,助残增收60万元,走出了助残“双创”新路子,展示了残疾人自强奔康新形象,增强了残疾群体自信心。

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