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讯息
成都市金牛区坚持特教特办 实施全纳教育 推进融合教育 努力让残疾少年儿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07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残联

  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残疾孩子和残疾人家庭的亲切关怀,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特殊教育作为建设“全国一流教育强区”的重要组成,持续加大投入,全区特殊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现将金牛区高质量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做法编印各地,帮助各地开拓视野、学习借鉴,以他山之石促本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为残疾孩子谋求更大福祉。金牛区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一、突出“特”字,坚持“特教特办”。特殊教育摆位突出一个“特”字,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一是建立“特事特办”机制。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事业作为重要民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特殊教育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一体建设,坚持“特教特办、特事特办”;认真落实特殊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四大班子大力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立由分管副区长负责,区政府办牵头、区教育局主打、部门协同、街道联动、社会参与的金牛机制。二是建立“难事专办”机制。针对原金牛区特殊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落后的困难, 2016年区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投入6900多万元,在寸土寸金中心位置新建占地1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2平方米,设计规模11个班、132个学位的金牛区特殊教育学校。2020年10月,新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成为金牛区残疾人事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新特殊教育学校和全区普通学校建成的33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共同为全区特殊教育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建立“实事实办”机制。区委区政府制度性保障特殊教育发展,吸纳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特殊教育资源统筹推进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促进特殊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8—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分别达395.9万元、406.3万元、576.9万元。

  二、突出“全”字,确保“一个不少”。特殊教育供给服务狠抓一个“全”字,坚持“全纳教育”理念,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一是实施全纳教育。区教育局坚守“一个都不能少”底线统筹推进特殊教育,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基地、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全纳教育体系,截至2020年12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 307人,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和等级,分别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分类就学,2018—2020年,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7.17%、97.8%、97.75%。二是推进全员教育。优化特殊教育师资结构,畅通优秀特殊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特教师师德师能培训,加大特教名师培养,建立起特教学校专职教师和普通学校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特教师资队伍,形成以成熟骨干教师为支撑、优秀青年教师为基础的特教人才梯队,进一步激发特教教师队伍活力。三是深化全人教育。成立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全区普通中小学残疾学生评估、诊断、辅导、康复等工作;利用“互联网+特殊教育”,对全区残疾儿童进行信息化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开展课题研究;推进精准评估,确定每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调整残疾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提供适合的学科教学、生活技能训练、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开展适合残疾儿童的五育教育。康教结合,满足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康复需要。

  三、突出“融”字,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体现一个 “融”字,探索构建并逐步形成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高质量融合教育新格局。一是坚持“普特融合”。特别重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协调发展;让适合的残疾学生和同龄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真正获得尊重、接纳和赏识,最大限度补偿缺陷,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潜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们结为学习共同体,融为成长共同体,校园文化更加和谐包容。二是坚持“家校融合”。加强家校合作,构建亲清家校关系;借助区家庭教育学会,助残先扶志,鼓励家长不抛弃不放弃孩子,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康复; 携手残联和专业机构开展志愿服务,送温暖、送政策、送资源、送康复、送知识、送技能。三是坚持“特职融合”。推进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区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引入财贸职高、洞子口职高的合适专业开展特色职业教育,打通与区残联、社会机构的残疾人职业培训通道,扶持残疾学生走向社会。

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