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转载
四川日报:我省残疾人脱贫奔康故事
发布时间:2018-09-18     来源:四川日报

    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

  “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残联紧紧围绕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就业服务和资源支持,以技能提升培训促就业,开展特色项目稳就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引导残疾人勇敢走出家门,实现自我价值。五年来,我省共扶持217.92万人次残疾人发展生产;帮助392.32万人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为35.84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接补贴;精准培训残疾人86.77万人次,59.83万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2017年全省就业年龄段有123万残疾人,实现城乡就业89.3万人。 

  有党政主导帮扶,社会协同关爱,我省广大残疾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他们敢于直面人生的不幸,勇敢挑战自己;用智慧和汗水追求梦想,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在脱贫奔康路上书写出一幅幅美丽画卷。他们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脱贫奔康。他们中有的发展种养殖产业;有的通过手工艺、电子商务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有的在政策扶持下实现辅助性就业;有的接受按比例安置岗位实现就业,全省形成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态。 

  故事一:今年70岁的遂宁残疾人刘定章42岁因车祸失去双腿,他用护腿垫子拴紧在两腿截肢处,靠双手拄着两个木制护手木块“行走”搞起了种养殖,2017年实现收入增长3万元,70岁站上超越自我的人生高峰。

  点评:我省有620余万残疾人,其中400余万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0余万,种养殖是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他们有的双腿高位截肢,一样种地插秧;有的靠双手爬行,一样“走”出养殖创业路……

  故事二:独臂绣娘陈再英两岁时意外失去了左臂,2007年开始学习蜀绣,她克服一只手穿针、刺绣的难题,一只手绣出别样人生。 

  点评: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是残疾人克服行动不便短板、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能工巧匠,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掌握技能,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产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就业梦”。 

  故事三:广元残疾人王裕箱2011年创立圆梦山珍淘宝店铺,2014年成立青川县圆梦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先后有11名残疾人加入到公司共同创业,累计销售额80余万元,帮助近50户贫困家庭增收,通过售卖种植的土特产人均增收1000多元。 

  点评:互联网帮助残疾人克服行动不便短板、改变命运,残疾人开网店或从事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工作、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创业。 

  故事四:盲人何志绪身残志不残,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凭借双手顽强奋斗,创办了拥有1家总店、4家分店的综合按摩机构,吸纳从业人员160多名,其中视力残疾人60余名。 

  点评:视力障碍残疾人触觉灵敏,精力集中,从事保健按摩成为盲人及低视力残疾人就业主要渠道。我省按照《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大力推进盲人医疗按摩工作,五年来有186名盲人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96人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盲人的主任(副主任)医疗按摩师。

  故事五: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实施的武侯区残疾人职业重建项目,先后为66名智力、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在册学员61人,实现3人支持性就业,58人分别通过职前训练、技能训练、实战训练等过程实现辅助性就业。

  点评:多数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是特征十分突出、就业困难最大的群体。省政府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大力推进我省辅助性就业工作。 

  故事六:听力一级残疾人周应强因为后天药物中毒的原因,导致双耳失聪,于2016年3月至今在成都新基因格有限公司任职档案管理员,公司每月发放工资并购买五险一金,目前共计取得收入81000元。 

  点评:国家、我省高度重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2020年所有省级党政机关、市级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至少安排有1名残疾人”等要求。 

  故事七:下肢残疾的朱自强2016年成立了成都森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加工及数字化信息应用的技术服务型公司。2017年公司年营业额达到20万元,先后提供15个残疾人就业岗位,吸纳全职残疾员工9人,占全职总员工数的75%。 

  点评:残疾人中不乏创业者,创业成功者。他们以自强不息、不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创造出许多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不忘回报社会并投身残疾人事业,积极帮助残疾兄弟姐妹实现就业。

 

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