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模式研讨会 > 媒体报道

四川日报:“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 四川280多万残疾人得实惠

[发布时间:2013-05-14]   [来源:] [打印][关闭]

    推行个性化服务 残疾人满意度高

    四川日报网消息(记者 李丹)“通过实施‘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280多万名残疾人得到实惠,满意度高。”4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在蓉举办的四川省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创新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对四川的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项工作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从而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量服”掌握了280万残疾人情况和需求
    四川是残疾人口大省,有622.2万残疾人,涉及2002万家庭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57%,比例居全国第一。这么多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什么?他们最盼望什么、最希望解决什么?
    为了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从2011年起,四川残联系统开始推行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以下简称“量服”)。两年来,全省5.8万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走进残疾人家庭,采集了280余万名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并录入“量服”平台实时监控,比较准确掌握了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从数据来看,2012年,全省肢体、视力、听力是人数最多的三类残疾,分别有136.2万人、44.8万人、27.3万人;而全省0—9岁的儿童残疾中,肢体、智力、多重是人数分布最多的。
    在采集信息基础上,各级残联为每户残疾人或其家庭“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服务方案,并通过服务指南、公示栏等方式,让残疾人知道有哪些服务,怎样得到这些服务。仅2012年,四川通过“量服”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达2809万多项次。

    “量服”落实了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对四川的“量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项工作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四川残联的“量服”工作,树立了以残疾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先进服务理念,“注重发挥残疾人的主体地位,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立雄从2010年首次接触“量服”以来,多次到四川成都、内江等地调研,认为“量服”工作有许多创新之处,并成立课题组专门研究这项工作,今年还出版了《四川省残疾人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一书。
    随着纳入“量服”平台的残疾人数量增加,各级残联通过分析其数据,在落实残疾人普惠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特惠政策,为当地残疾人提供更加周全的保障。眉山市规定“特教学校生均经费按不低于普通义务教育生均经费5倍安排”;成都市成华区为60岁以上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予缴费补贴,仅2012年就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资金。

四川日报4月7日02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