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笛,女,汉,1955年5月生。自幼因药物中毒导致聋哑,1973年毕业于重庆市聋哑学校,后拜名师习画。现为成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画家联谊会副会长。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省聋人协会主席。
艺术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高晓笛的绘画继承了中国古典画中的优秀传统技法,也借鉴西方印象派的一些手法,创造出自己兼具中西方特色的画法与风格。
1994年,《强者》获第十一届亚运会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1995年,参加日本扎幌市市民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展”,作品获得“最优秀奖”及“北海道新闻社奖”; 1993年—1996年,她通过自己的绘画传递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日本艺术界深受好评。日本友好团体先后两次邀请她赴日参加画展及个人展,并在东京、京都、大阪等五个大城市进行友好访问和交流,获日方授予的促进中日友好“感谢奖”。
工笔静物画《川北的记忆》,参加四川纪念红军长征六十周年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并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1997年,《早晨》入选全国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并获省级优秀奖;2001年,《家》系列之七入选全国新时代中国画大展;参加了全国书画家创作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获银奖,并被授予“全国百佳书画家”称号。
2004年,《竹林秋声》入选《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展》,《家》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5年,《花鸟》入选中国美协(顺德)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揭牌庆典暨中国画名家作品国际巡展。2006年《淡妆》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2007年受中国孔子基金会委托,创作出了工笔彩绘《孔子像》,作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贵宾礼品赠送给部分国家元首和体育官员。不少作品入选发表在:《美术》、《中国书画》、《中国当代花鸟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集》、《中国最新工笔佳作集》、《中国工笔1990—1997年》、《现代重彩画》、《重彩画风》、《中国工笔全集》、《中国画名家作品集》、《中国画当代书画家精品集》等专业刊物上。
用爱心传递坚强
2003年,她担任主编的《天府聋人》报至今已有27期,公认为全国质量较好的聋人报之一。作为省聋协主席,她亲自精心组织了各项有益的活动。2004年,经她的多方努力,争取到四川移动为四川持有手机的聋人办了“爱心卡”,给众多低收入的聋人减轻了手机话费负担。2005年第48届聋人节,她通过聋协拍摄了图文电影《爱是无声语言》,成为中国第一部聋人自己制作的图文电影。
她带头开展了“推广聋人手语”的活动,主编了培训教材《简易中国手语》。长年积极参加市文化局组织的赴贫困地区送对联义卖画、扶贫送文化下乡活动;带头以残联的名义积极动员成都聋人捐赠数千件御寒衣物、捐款数千元,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三下乡先进个人奖”的荣誉。
2008年9月,高晓笛被中国残奥委授予中国残奥“爱心大使”称号,应邀出席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11月光荣出席了中国残联第五次代表会议,当选第五届主席团委员。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她提交了两份委员提案,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先后四次赶赴灾区,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画集慰问部队官兵及群众;带头和倡导全国部分残疾人美术家向灾区捐助;激励投入抗震救灾的创作,创作了三幅画,其中一幅《怀念》参加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全国书画名家赈灾特展。
高晓笛的成长事迹和艺术成就,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四川电视台以及日本的《北海道新闻报》等报刊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