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成都崇州市残联从今年4月以来组织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了大调研活动。崇州市残联机关、各乡镇残联迅速响应,各级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基层,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提炼好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调研文章。现将“谈谈如何开展个性化服务入户调研工作”、“ 残疾人种养殖扶贫的方向和发展”、“‘阳光家园’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打开一扇窗”三篇文章编印如下,供各地学习借鉴。
谈谈如何开展个性化服务入户调研工作
入户调研是开展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的第一个关键的步骤,它是我们深入调查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情况和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下面简单说一说开展个性化服务入户调研工作需要做好的几件事情:
一、做好入户调研前的准备
(一)对对象的初步了解。在入户前要加强同入户调研对象村(社区)残协的联系,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家庭住址、人员情况、经济状况、就业情况、教育情况、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等;
(二)各种调查资料及工具的准备。入户前需要准备好《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表》、《残疾人需求情况调查表》和《个性化服务卡》以及其他调查工具的准备。
二、开展入户调查
(一)树立好的第一印象。专干在村(社区)联络员的引导下来到残疾人家里,在表明身份以及和残疾人交谈时,要注意规范用语,尽量使用“你好”、“谢谢支持”、“请说一说”等一些和蔼可亲的语言。切忌生硬,不要板着面孔,如果这样的话,残疾人或者家人可能不会和你多说话。
(二)要同残疾人交朋友。我们专干本身就是一名残疾人,同所服务的对象有着同样的感受,因此,在入户时专干可以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感染所服务对象,真心和残疾人及亲属交心、交朋友,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弄清残疾人在想什么。
(三)要务实。基层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是务实,把我们工作的情况和现状如实向残疾人介绍。残疾人的需求,符合政策的我们要落实到位,不能办到或暂时不能实现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切忌一事无成和事事包办。同时,我们专干要注重残疾人自身能力的发掘,要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发奋图强。
(四)加强宣传。入户时要加强对党的残疾人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要把当前我们残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如实向残疾人介绍,要动员残疾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五)认真做好各项调查记录。尽量详细地填写《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表》、《残疾人需求情况调查表》。
(六)制定初步方案。根据情况,初步拿出为残疾人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并同残疾人或亲属商定。
总之,入户调研是我们开展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只有结合实际开展好了这项工作,才能把“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我们能为残疾人做什么”这三者实现有效而真实的对接。
残疾人种养殖扶贫的方向和发展——关于公议乡残疾人种养殖业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加强对种养殖扶贫的探索,公议乡残联通过入户做个性化服务的机会,与残疾人朋友座谈,调查扩大种养殖发展的可行性。并深入山区,走进村落,一边考察一边详细访谈,对公议乡的残疾人种养殖状况和发展方向以及对涉及种养殖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访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一、公议乡种养殖发展的现状
种养殖基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落户公议乡的福恩禽业生态鸡养殖基地近年有长足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和市场筛选,已逐步趋向成熟。目前,公议乡已在福恩禽业生态鸡养殖基地的带动下有30多户残疾人发展了生态鸡养殖。基地在利用自己拥有的规模、技术和市场等优势,在扶持残疾人脱贫工作中发挥了支柱作用。
基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辐射型。主要是由基地向残疾人提供优质仔鸡苗,并通过产前培训,产中指导的办法,向残疾人传授种养业技术,残疾人在掌握一技之长后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产品投入市场或由基地回收,从中获取利润以摆脱贫困。公议乡拥有7平方公里的山区,家住山区的残疾人家庭都有发展生态鸡养殖的条件,可以利用平缓的山坡放养生态鸡。平原上居住的残疾人,可利用种有树木的林地和林盘,在四周围网后就可以放养鸡群。一般有条件的残疾人养殖一年即可脱贫,几年就可致富奔小康。有一户残疾人得利,就会带动周围残疾人学习效仿,形成辐射效应。
二是表率型。由残疾人自己创办,并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拼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种养业。公议乡在福恩禽业的带动下,有5户残疾人发展小规模的生态鸡养殖。如天冬堰村的残疾人陈文毅,他通过基地的帮扶,加上自己的不断钻研和探索,利用林盘和林地的合适环境,养了500多只蛋鸡,有了固定的收入,为残疾人树立了一个自强型的榜样。
调查中也发现,公议乡的种养殖业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规模小、基础差、带动能力不是很强,其发展规模、速度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其带动致富的功能的发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限制。二是市场开拓不够宽,影响销售业绩。目前公议乡生态公鸡和高品质鸡蛋只是在附近乡镇市场零售,还未形成大规模的品牌效应。种植方面主要靠中介联系销售,或自己跑信息进行销售。
二、关于种养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关系到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它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种养业发展作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规模化的特点、方向及优势
残疾人搞种养殖必须朝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的“辐射型”基地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利用率,从而使成本降低,才能形成买方市场。残联应把拥有市场竞争力,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适宜于残疾人分散经营,并可以为他们提供种仔种苗、技术服务和市场的辐射型基地作为残疾人扶贫的建设方向和着力点,并为其发展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必要支持。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局限,在经营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辐射型”基地,不仅解决了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产环节上自身难以克服的经营、管理、销售、技术等问题,扩大了残疾人的生产范围。“辐射型”基地也有其市场优势,其特点在于残疾人依托基地,基地依托市场,基地位置于残疾人与市场之间,既可以为远离市场的残疾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又可以有效地组织市场需求的产品;既为市场运作提供保证,又克服小农经济的盲目性,为残疾人的生产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收入。
(二)依托基地进行系统种养殖培训
种养殖基地是残疾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它可以提高向残疾人辐射的能力,促使残疾人在政府、残联和基地的帮助下,通过学会科学的种养殖技术自食其力,逐渐脱贫。远期目标则主要是通过基地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实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和生长活力,由此带动一批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并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基地发展的实践证明,基地是引导残疾人进入大市场的有效形式,是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脱贫的重要渠道,基地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学习的现成条件,实际观摩学习,演示种养殖的关键操作步骤,现场解答疑问,有针对性地突出难点问题进行解惑,这些都是种养殖基地的优势所在。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进行分批的培训,可引导他们灵活就业。
三、公议乡残疾人的种养殖发展前景
公议乡现有残疾人350人,其中大部分是肢体残疾人。三级肢残有135人,四级肢残有90人。除去部分年老的残疾人,大约有150名残疾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种养殖业。川西平原农村的农户大多有自己的林盘,可以采用笼养或散养蛋鸡和公鸡,也可以圈养或放养鹅鸭。丘林和山区可以散养生态鸡,养殖家禽本钱少周转快效果明显。有经济实力的残疾人也可发展猪牛羊养殖。部分有种植经验的残疾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苗木、花卉、水果、蔬菜、药材、菌类的种植。每年由市残联提供的种养殖技术培训给残疾人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每年市残联发放的种养殖扶持金给残疾人发展种养殖及时补充了资金。结合“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针对有发展潜力的残疾人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支持,必将在以后的几年里出现一批种养殖业重点户,会对周围的残疾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目标。
“阳光家园”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打开一扇窗——怀远镇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现状调查
一、前言:阳光家园概念、目的和意义。
2009年8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财政部启动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从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共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各地开展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阳光家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公共财政直接投入残疾人保障与服务的政府阳光工程,是推动建立残疾人特殊保障制度的民生大事。对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推动残疾人状况改善,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怀远镇“阳光家园”服务开展现状
(一)怀远镇残疾人基本情况及帮扶情况
截止2011年底,怀远镇共有各类办证残疾人1100人,其中重度精神残疾人56,智力残疾人66,肢体一、二级残疾124人,这三类重度残疾人占全镇残疾人的23%。近年来,党委政府和上级残联对特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以怀远镇残疾人为例,其中低保220人,特困残疾人专项补助81人,种养殖扶持48人,居家托养57人,合计406人次,占办证残疾人总数的37%。残疾人帮扶对象本着普惠加优待的原则,在低保、特困残疾人中进行帮扶。此外,资助新农合258人,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365人,以及自强助学金、职业技能培训、白内障治疗、家庭无障碍设施安装、各种康复器具发放等,使怀远镇残疾人在康复、扶贫等各项工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帮扶救助。
(二)怀远镇居家托养现状
2009年怀远镇开始进行重度残疾人“阳光家园”行动。根据怀远镇实际情况,选择了“阳光家园”活动中的“居家托养补贴”方式。截止目前,怀远镇共有57名重症精神、智力、肢体等残疾人被列入帮扶对象,享受每月100元的居家托养补贴。三年的“居家托养”工作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此项工作是一项推动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极佳模式,实实在在让残疾人家庭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低保等惠民政策的又一补充,为重症残疾人家庭带来了福音。
(三)居家托养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实施居家托养工作时,为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杜绝由此引发的基层社会矛盾,怀远镇从一开始就严把准入关,向各村、社区下发通知明确申报标准,并在村、社区上报人员名单后,再由残联专干逐户走访确认,让切实有需求者得到照顾,真正体现“阳光家园”工作的意义。三年来,怀远镇没有因为居家托养工作引发一例上访案件。
(四)“居家托养”是适合怀远镇开展“阳光家园计划”的可行方式
“阳光家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分为机构集中托养、机构日间托养、居家托养等三种方式。根据怀远镇实际情况,在集中托养、日间托养条件暂不成熟的情况下,选择居家托养方式,是符合怀远镇基层实际、实事求是、迅速开展“阳光家园”工作的有效办法,不仅从物质上救助了重症残疾人家庭,而且在精神上给予了家庭成员极大鼓舞,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弱势家庭的关心关爱,并在群从中不断传递这种信息,密切了党群关系,减少了社会矛盾。
(五)如何探索建立机构托养、日间托养、阳光工场等多层次托养服务
1.在居家托养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内容的阳光家园服务方式,包括依托养老院、医院、社区等建立机构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阳光工场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进行公益活动,在政府引导下,发动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群体。最近,成都某公司希望在怀远镇和平村境内,利用院落整理的模式。修建养老机构,进行困难群众托养,这不失为社会资金参与“阳光家园”的可贵实践,政府可积极给予指导。
2.举办“阳光家园”业务知识培训,从理论上指导残疾人工作者开展此项工作。今年以来,崇州市残联多次组织全市各乡镇残联专干进行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4月12日举办的由省八一医院专家主讲的“阳光家园机构托养及智障自闭症基础知识专题讲座”,就是在开展“阳光家园”活动时,每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及技能。今后,类似的知识培训应该深入到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让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都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指导本区域内托养工作的开展,也可以把重症残疾人家庭托养人员进行集中托养、康复等知识技能教训,让“居家托养”工作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小结
“居家托养”方式,是按照以人为本、解决急需的原则,把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作为托养的主要对象,对于缓解当前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供需矛盾,建立残疾人专项补贴制度,提高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推动残疾人状况改善,建立残疾人特殊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怀远镇将认真贯彻执行“阳光家园”的内容与精神,为广大重症残疾人做好居家托养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阳光家园”服务档次,探索建立残疾人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满足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对托养育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