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量体裁衣 >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3-05-13]   [来源:] [打印][关闭]

    “量服”准确的说法是“量身定制”,不要用“量体裁衣”,我觉得用“量身定制”这个词更准确一点,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体裁衣”我们衣服的第一个作用是温暖,“量身定制”与社会服务和保障相融合,还有一个是量才录用和量力而行,我把他变为一个词是量力而劳,就是就业问题,这样去解释是不是更准确一点,与可持续升级这个新词相关,找到一种可以持续升级的一种办法。其实残疾人并不是想完全躺在政府身上,如果真有谋生的出路话会很积极去自我谋生。很多事情不是去责备残疾人而是要了解残疾人的需要,那么我们讲个性化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好的思路和理念。
    一、个性化在残疾人中很重要
    它和社会工作讲的个案服务,或者是按需服务是相关的。为什么要量?我觉得很多人从比较理论的角度去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其实残疾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我帮广东省做过一个课题,一进入残疾人这个脉络进去,残疾人的情况真是太复杂了,如果我们去关注一下残奥会的话,就会体会到。但是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服务,不是所有的服务都要很多钱的,比如刚才的残疾人不能下楼的例子,我们可不可以找两个身强力壮的服务者帮助他从六楼下来,就满足这样一个需要了。
“量身定制”的最高境界可能是蒲老师讲的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还能够读大学。个性化服务在残疾人中我觉得是很重要,比如说聋儿语训最好在四岁以前两岁左右就开始,怎么去发现、怎么去做这种是最合适的。智力残疾人有一部分是非常优秀的,周周能成为一个指挥,对吧?就是说个性化服务的最高境界应该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二、量服改变了残联一贯的工作方式
    我觉得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来讲,它的工作方式可能有三种:一种是活动式,搞大型的活动和宣传;第二是搞项目型,第三是事业型,我把他当做一个事业,当做一个制度去做,那么个性化服务整个已经在向事业型发展,我们怎么把它落实下去。怎么做到这一点光讲行政体系是不够的,其实还需要几个体系。
    三、社会工作体系
    可以帮助在基层评估残疾人的需要以及帮助寻找资源,怎么把需要变成有效需要。社工到2015年要有两百万,2020年要有三百万,现在我们只有20万,残联怎么把这个队伍引进来。可学习深圳、上海的办法建立社工的服务机制,把他们变成残疾人社工。还有专业的服务机构很重要,残疾人很多工作方面是非常专业的,能不能建立民间的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
    四、很愿意参与量服的设计、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在“四川省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模式研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