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昨天听了大家的介绍,进行了实地的参观,让我很受鼓舞和启发。我从研究残疾人事业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是有关残联的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残联的成立对残疾人来讲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极大的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年。怎样更深入更好的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我参观以后,觉得我们确实是在做这些工作。第二个有关残联的感受是如何做到高效的问题。残联成立提出了“管理、代表、服务”功能,但是现在残联管理的性质强一些了,正因为偏向于管理了,后面的代表、服务的功能就很难更好发挥了。但是现在我们残联在向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这个过程中怎么样更好发挥三大功能,特别是服务的功能,我觉得四川这点确实是做的很好。
二是有关政府、社会、残疾人个体或者家庭这样一个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建立。借系统工程的概念来讲,我们残疾人的服务是应该建立政府、社会、家庭或者个人这样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目前来说,一方面政府供给严重不足,形式简单,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残疾人服务太弱,要获得认可很难,而且还没有一个入门的门槛标准、服务标准、筹资和收费标准等等的支持和专属机制。长期以来,个体或家庭是残疾人收入的主要支撑,问题是这种支撑可持续吗?我觉得四川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实际上,他一方面把政府职能部门串联起来,达到了资源配置,而另一方面又把社区、社会组织也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是有关残疾服务的预防、康复促进系统。我认为工伤保险是一个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这样一个体系。实际上我们残疾服务的目标就是要提升残疾人的能力,提高他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是要提高他的生活质量。预防的三级方面:疾病的防御、健康的保护和健康促进,康复既是三级预防之一,也是提升残疾人能力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是残疾人融入社会,消除社会排斥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教授在“四川省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模式研讨会”上发言